2025年暑期,河北地质大学语言文化学院依托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实践育人平台,组织两支实践小队分别走进张家口蔚县和保定相关地区,开展为期数日的文化调研活动。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作为学院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,此次通过精准对接文化传承需求,让学生在触摸历史脉络与追寻红色足迹中,深化对文化传承的理解,践行青年使命。

6月27日,语言文化学院小队开启蔚县非遗之旅。初入始建于北周的蔚县古城,“凸”字形格局的城墙、飞檐斗拱的鼓楼、明代玉皇阁等建筑,诉说着“京西第一州”的过往。次日,队员探访剪纸工艺店,手工艺人展示了从起稿画样到上色装裱的全流程。通过交流,队员们得知传统剪纸技艺面临年轻人传承意愿低、市场竞争激烈的困境,但手工艺人仍积极探索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传统技艺的创新之路。第三天,蔚县博物馆内,近200年历史的剪纸以“阴刻为主、阳刻为辅”的独特技法惊艳众人,队员在手工艺人指导下完成剪纸作品,深切体会非遗魅力。

同期,“燕赵民间红色文化故事集”小队在保定开展实践活动。6月26日至7月2日,队员首站探访冉庄地道战遗址,钻行地道时,深刻感受抗日军民的智慧与勇气,老党员的口述历史,让队员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。在王霞故居,抗日志士组织救亡运动的事迹令人动容;狼牙山巅,“五壮士”跳崖壮举震撼人心。此外,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、保定军校旧址等地的探访,让队员触摸到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。团队也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,传播红色故事。

此次实践是语言文化学院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,学院始终以培养担当文化传承使命的青年为目标,通过搭建实践平台、整合资源,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文化自信。从非遗传承到红色基因延续,语言文化学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育人担当,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与深厚的教育情怀,为培养新时代文化传承者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。